找到相关内容1155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是先成就佛道,还是先度众生呢?

    阿罗汉悲心不及菩萨,度生仅抱随缘之态度,不像菩萨能作为不请之友,因而从事度化众生之圣业。   总而言之,智中有悲,悲中有智;离智无悲,离悲无智;智即是悲,悲即是智,悲智不一不异,故名为佛。 ...  如本法师答: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是一体的,何以故?因为上求佛道是成就大智慧,下化众生是成就大慈悲心,智慧(梵语jnana)与慈悲(梵语maitrya)的圆满,当下是佛道的成就。   所以我们说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51612479.html
  • 问: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?

    佛教大乘和小乘,在教义、度化对象、价值观念、追求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。首先小乘也叫声闻缘觉乘。小乘的度化对象主要是智力低下,胸怀狭小,缺乏大慈悲心,只求自己除去烦恼,获得断灭涅的小机众生;而大乘教的度化对象主要是具备大智慧、大慈悲心,具有利众精神,胸怀博大,追求成佛的菩萨种根基的大机众生。乘是运载工具之名,如车船。 大乘不同于小乘的七大特点: 1.大境界——具有...

    佚名

    大乘|小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1/20035732026.html
  • 佛开示切莫与凡愚亲密交往的道理

    愚。尤其我们讲大乘教义时,一切均以利他为中心,如果没有利他心、不愿意度化众生,这样的愚夫还是少接触为好,尽量远离他们、舍弃他们。   有些人可能会想:“前面说菩萨要全力以赴地摄受野蛮众生,这里又说...度化众生。其实这一点也是开许的。自己还没有成熟之前,度化众生确实有一定困难,这会不会与菩萨心相违呢?不相违。因为你不管是早上起来、晚上睡觉,念诵、回向、发心、闭关全部是为利益众生,而不是为了自己成就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|利他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8265233815.html
  • 佛开示切莫与凡愚亲密交往的道理

    接触交往,关系迟早会破裂的,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智者们不应该依止凡愚。尤其我们讲大乘教义时,一切均以利他为中心,如果没有利他心、不愿意度化众生,这样的愚夫还是少接触为好,尽量远离他们、舍弃他们。 有些人...,很可能令道心退失,所以宁愿住在屋子里,不愿出来度化众生。其实这一点也是开许的。自己还没有成熟之前,度化众生确实有一定困难,这会不会与菩萨心相违呢?不相违。因为你不管是早上起来、晚上睡觉,念诵、回向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4075475.html
  • 佛学理论生活化

    藐三菩提,是故菩提属于众生;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。”该经同卷中又说:“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,而起大悲;因于大悲,生菩提心;因菩提心,成等正觉。”这就是必须在世间度化众生才能成佛的经典依据,而决不是不度众生也可以成佛,或者说人们本来就是佛的错误言论。  问:为什么要在世间度化众生才能成佛?答:简言之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:(一)必须降伏自私自利的小我之心,以及执有人法二我的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338411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禅净双修,在佛法上能成立吗?

    如本法师开示:禅宗最终目的无非成就佛道,修净土最终目的亦无非为成就佛道,禅就是佛心,净亦佛心,佛心与佛心有何分别,若有分别,十方诸佛大妄语。离禅别无净土,离净土别无禅,禅即是净,净即是禅,禅净不二,不一不异,只是慈悲的祖师大德,为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而开立。 一般人总是把净土看扁了,我说此人不明净土真义,若论净土,净土可深可浅,深可谈理,所谓常寂光净土、实报庄严土、自性清净净土、自性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35689568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发菩提心之大小,在果位上有什么差别?

    再者发心大的行者,因其发心之故,可快速圆成佛道,而发心小者成佛就比较慢了。在因地中因发心广大,将来成佛以后度化众生的事业也非常广大。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389580.html
  • 达真堪布答:为什么不能轻易谈论众生的过失

    看到别人这些有漏无漏的功德吗? 谈论众生的过患,还容易诽谤到佛菩萨。有一种说法,“佛和贼不知道在何处。”我们看不出来贼在哪,同样也看不出来佛在哪。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,也有化... 为什么不能轻易谈论众生的过失? 达真堪布答:佛经中讲过,一地菩萨不能衡量八地菩萨的境界。我也经常跟大家讲,我们不能说别人的是非。有些修行人喜欢谈论他人的过失、长短,说这个人修行好,那个人修行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18034496459.html
  • 开迹显本

    开迹显本,不知释尊本地,久已成就佛道,为度化众生而方便垂诸迹化。在《法华经·寿量晶》中,释尊告诉诸大菩萨:“诸善男子,今当分明宣语汝等,是诸世界,若著微尘及不著者,尽以为尘,一尘一劫,我成佛以来,复...成语“根深叶茂”,言之不差矣。  其实,释尊尘点劫以前成佛以来,常在此方,他方,三世益物,度化众生。《寿量品》云:“自是以来,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,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国导利众生。”只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345711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说‘是人弘道,非道能弘’,意义何在?

    如何能运行而达到度化众生(梵语bahu-jana)的功用呢?纵然佛出现于世间,而无意转法轮度众生,那佛道焉能有今日之普遍与兴盛,佛来人间亦等于无来一般,佛道二字之名词也不能传到人人耳里与受用了。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012930.html